久久中文网

弈事琐记(上) (第1/2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久久中文网】地址:www.99lzw.com

照习惯说我不该用这个题目。应该说个“下棋的事”才对。“弈事”这样的词通常说的是“弈林”那些高手们的事似乎更贴切些。这也就是吾国人言语使用微妙的区分。皇帝叫“更衣”,平民则叫“拉屎撒尿”。皇帝叫“进膳”,常人叫“吃饭”;文人叫“溺”,常人叫“撒尿”,一回事。

前不久我在中国作家出版社出了一本书,名叫《密云不雨》,回忆我儿时的家。其中说了许多话,不过没说下棋的事。但我父亲确实就是我学会围棋的启蒙老师。

1958年,我十三岁,上初中。这年父亲教我两样东西:骑自行车和下围棋。对骑自行车他有个基本要求。一是学会慢骑,二是学会拐弯。慢到一秒钟只走一尺,拐弯要在三十平方米的地上扭出“8”字形。这样就不会撞到人或者自己摔下来。下围棋他没有什么要求。父亲只是说:“这东西太迷人(引人入胜),别耽误了功课。”骑自行车没什么难的。十几分钟就学会了。我骑到五十岁,没撞到人,也没摔着。车技上乘。但和杂技演员一比,完了。后来安步当车,不骑了。

下棋的事就复杂了。我家的棋事“膨胀起来”,在南阳市成了一时之风。父亲教会了我,又教会我的大妹二妹学棋。一家四口星期六星期日其乐融融,吵闹在棋枰旁。不知怎的就传出去了。说“凌尔文(我父名)家是个围棋家庭”。这就惊动了市体委。当时的南阳市是个小市,县级市。没几个人会下围棋。一个“老革命”带子女下围棋,自然引起了他们注意。于是开始组织活动,召集“棋人”聚集手谈,大会小会张扬表彰。居然也就成了“围棋名家(庭)”。由我们家到南阳军分区大院子女,再扩军到社会。以家为据点经常串联“战斗”,市棋协则帷幄指挥,小南阳市的围棋事业成了小气候。

我小,妹妹们更小。经常的是两个人下,两个人在旁观战。我们都不是什么“君子”,也不是“大人物”。不讲究“观棋不语”。为悔棋的事经常闹得不可开交,大妹是最为认真的一个。输了棋会满眼是泪,抽泣着呜咽着继续投子,泪水滴在棋盘上。冷不丁的旁观支招或对或错必出事端,哗然吵叫起来。什么父子之情,父女兄妹姐妹温情脉脉的面纱“刷”的就撕去了。大妹气得号啕大哭,二妹则推枰拂袖而去。我是拧着脖子盯视多嘴的旁观者。父亲倒是不恼,忍气吞声赔笑:“别气了,爸爸错了。再来一盘,啊!”

如果就这个形势发展,很可能我家要出大棋手的。因为大妹已“下出来了”。1963年省里在开封办围棋培训班。选了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如遇章节错误,请点击报错(无需登陆)

新书推荐

鬼医狂妃 九州·缥缈录3·天下名将 男配只想做工具人 六本书的主角都觊觎豪门老男人 浩气天魔 惊!暴露盛世美颜后被病娇强制了 只爱陌生人